在二十一世纪的今日,班上同学的名字亦随时代变迁,幻化成了一声声诨号,这些诨号几成各位同窗的别名,呼唤之声比起真名要响亮得多。我,名为荣霓,被亲昵地称作“梨子”,这个别致的小名,其中亦蕴含了不少故事。
这“梨子”一名,来源颇为简单,自小学三年级便与我如影随形,是那些顽皮的男孩子们给我贴上的标签。“哈哈,她叫荣霓,梨子,梨子!”如此,这名字便传播开来。诨号啊,我知你或有你的无奈,但何须如此迅速地与我结缘,何不慢慢来。
直至四年级,我对这名字仍心怀嫌恶。每闻“梨子”之称,我总是白眼相向,若呼唤者身为男孩,我甚至会一脚相向。然而,岁月流逝,我渐习以为常,反而觉得真名倒有些陌生了。诨号在时间的流逝中,变成了同学间互相逗乐的玩物。"梨子,出去玩吧!"好友在门口呼喊。我便回她一个鬼脸,答道:"韭菜,我来了!"韭菜,是挚友张九九的昵称,她已赴实验初中继续学业。记忆中,五年级时,那些曾和我一样对诨号深恶痛绝的同学,也在朋友相聚、尽情嬉戏时,不自觉地用起了这些昵称。诨号啊,原来你也有你的魅力,用来呼唤朋友,倍感亲切。
到了六年级,我遇到了一位与我同名的伙伴,她叫王灵梓,起初她并无诨号,直到那天。"嘿,出来玩呀!"我在一旁唤她,她却无动于衷,我情急之下,将"王梨子"三字脱口而出,同学们闻之皆大笑。自那日起,“梨子”家族迎来了新成员,我们俩的关系也日渐亲密,成为了交心之友。诨号啊,我现在真是对你爱不释手,相信我那亲爱的“梨子”同伴也有同感吧!
诨号,是特定环境下的特定符号,它只在这个小圈子内流传,只有圈子中的人才能领会其意。我设想,许多年后,当我们回首往昔,定会为那青涩岁月而感动,永远铭记那些十四五岁时的跳跃、追逐蝴蝶的狂野,以及聚餐时的放纵……